欢迎来到我的网站

特斯拉式降价,什么时候是个头?

灵灵文章网 0

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这个特斯拉式降价,什么时候是个头?问题集合的讨论。这是一个多元且重要的话题,我将采取系统的方法,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观点。

文章目录列表:

特斯拉式降价,什么时候是个头?

2.马斯克称特斯拉市值或超苹果,为何三季度营收却不及预期?

2020年5月1日劳动节之际,特斯拉“悄悄”地降价了,国产Model?3标准续航版的指导价下调到29.18万元,全额享受政府补贴后的价格为27.155万元。

5个月后的国庆中秋长假,特斯拉又一次“如约”降价。国产Model?3再次调价,从10月1日起,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后售24.99万元起,相比之前又降了2.165万元,也 次杀进了25万元以内。

一时间又是“新人笑、旧人哭”,对于想买这款车的消费者而言,降价当然是意外的惊喜。但问题是,对于已经买了Model?3,尤其是刚提车的车主来说,感觉像是亏了“几个亿”。甚至很多车主认为自己被特斯拉“割了韭菜”,指责特斯拉故意隐瞒降价信息,坑害消费者。

那么,作为大宗商品的特斯拉Model?3,它的降价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降价背后的“秘密”

在马斯克的规划中,Model?3这款车就是用来“割韭菜”的。

特斯拉前期推出Roadster以及Model?S/X这两款售价昂贵的 纯电动车,主要目标用户就是针对全球科技精英和富豪群体。在成功树立起高端智能纯电动车品牌形象之后,亲民版的Model?3就肩负起了打开大众化市场的重任,让其成为一款普及型的纯电动车。

而走向普及的 路径,就是不断降低售价,让更多的人买得起。一年的时间里完成建厂、投产、交付的车企,也就只有特斯拉一家能干得出来。而国内的人工、运营和零部件成本都远低于美国,这就为Model?3预留了极大的降价空间。

凭借着激进的价格策略,Model?3的销售势头强劲,在国内的月销量也连续数月过万台。虽然特斯拉已经通过Model?S/X这种高端车型建立起强大的品牌魅力,但相比其可以迅速扩大在中国纯电动车市场占有率的“诱惑”来说,背一时“割韭菜”的罪名实在算不了什么。

可见特斯拉深知“速度”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是胜于一切的,毕竟当年在奥迪A6成为“官车”之际,宝马5系、奔驰E级的国产化影子都还没见到。但老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国产Model?3的品控、安全也成为了大家吐槽最多的地方。中国制造Model?3仓促交付后曝出的各种质量问题,便是特斯拉盲目追求“速度”的后果。

特斯拉官网说明

就在近日,特斯拉官方宣布,从2020年10月16日起,取消“7天1000英里无理由退车”的服务,不仅在中国,包括北美也一同取消了这项政策。和之前质保缩短一样,这个措施 的意义就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对特斯拉这种品质口碑不好的品牌来说,意义还会更大一些。

为了能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抢占先机,让纯电动车更早地替代传统动力汽车,特斯拉的“弯道超车”可以理解,但其似乎在这场没有太多游戏规则的比赛中,展现得过于“鲁莽”了!究其原因,就是中国本土出现了足够让特斯拉忌惮的竞争对手,以至于不得不让特斯拉冒着“坐滑梯式”的降价风险。如果不主动选择降价,那么特斯拉很可能在后续的竞争中错失扩大市场份额的最佳时机。

所以,特斯拉火急火燎地推出降价等一系列政策,是感受到了来自中国本土品牌的压力。

看到了危机?

我们都知道,自2015年以来,国内就出现了很多造车新势力,这些车企都是致力于打造智能化新能源汽车,旗下产品的售价大多也在20万元以上。

在4月份 颁布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之时,理想汽车CEO李想就曾在微博上表示,国内新能源车企将面临灭顶之灾,因为降价后的Model?3瓜分了同价位燃油车市场以及高端纯电动车市场的份额。不吹不黑,尽管特斯拉是一家非常有进攻性的公司,但中国的汽车企业也并非一碰就碎。

另一边的传统车厂,同样不甘示弱。以比亚迪为首的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同样拿出了不俗的产品,开始接受市场检验,例如目前受关注度最高的比亚迪汉EV。

我们就拿10月1日降价前的Model?3和汉EV简单做一个对比,同样售价都是27万元的车型,Model?3无论是续航还是自己引以为傲的加速性能,相比汉EV均劣势明显,如果不降价,想必特斯拉的大量订单将会流失。

这并不是凭空想象,据相关数据显示,比亚迪汉从今年4月开始收集顾客订单,7月中正式上市。而在今年5月,也就是在特斯拉Model?3“五一劳动节”官方降价后不久,比亚迪官方公布的汉车型订单数已达到1.5万个,到7月正式上市前,比亚迪官方透露的订单数量已经积累到3万个。

比亚迪汉

我相信,这个数据特斯拉中国也一定能看到。这么说吧,比亚迪汉EV上市后市场反映有多火爆,就能说明特斯拉面临的威胁有多大。如果特斯拉此时不祭出降价大旗,大胆猜测,比亚迪汉EV年底销量超过特斯拉Model?3应该问题不大。

特斯拉无法忽视的电池技术进步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次Model?3降价的同时有一个技术变化:入门版的标准续航Model?3 采用了宁德时代的LFP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由以前三元锂电的145Wh/kg降至125Wh/kg。特斯拉推出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Model?3,再次体现了它对于比亚迪汉EV的忌惮。

为什么这么说?

要知道,比亚迪汉EV采用的刀片电池就是磷酸铁锂电池,在稳定性和安全性上都优于此前特斯拉Model?3采用的三元锂电池组。在比亚迪的宣传中,刀片电池的优势直指三元锂电池的安全痛点。

而电池自燃事故,又是特斯拉在全球摆脱不掉的阴影。根据特斯拉官方的报告,2012-2019年,特斯拉车型平均每2.8亿公里的里程就会发生一次着火事故。而我国新能源汽车每行驶4.47亿公里,才会发生一起着火事故,特斯拉起火概率比国产新能源汽车要高得多。

那么采用磷酸铁锂电池,降价到24.99万元的Model?3就能和汉EV竞争了吗?我们再拿Model?3和汉EV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按照Model?3降价后的售价来看,竞争对手变成了比亚迪汉EV的两驱车型。但通过上面的对比表格不难发现,Model?3除了加速比汉EV快之外,其他方面例如续航能力、空间、价格仍不及汉EV超长续航版豪华型,依旧是比不过。

所以,面对诸如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在电池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中国品牌纯电动车产品竞争力也在日渐增强,与特斯拉存在技术差距,也在逐渐被缩小。正因如此,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特斯拉式降价”也许还会再度上演。

写在最后

特斯拉这个企业从一出生就一直行走在风口浪尖上,这个从美国硅谷走出来的企业很难用我们常见的,或者说更熟悉的汽车企业的思维来看待或者评判。特斯拉其实更像是一家出售会跑、能坐人、能开,有四个轮子的电子产品的企业,而不是一家汽车企业。这种跨越收入天堑而达到全国流行的高端商品,好像除了苹果就是特斯拉了。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特斯拉的到来也让更多人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间接地使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一蛋糕被做大,同时也会带动国内其它新能源车企的发展。没什么好说的,买特斯拉永远是“等等党”胜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马斯克称特斯拉市值或超苹果,为何三季度营收却不及预期?

据说 上最难的两件事,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一件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这两件事,毫米波雷达做到了:让坚持纯视觉方案的特斯拉花钱再度把它“请”上了车。

预计搭载4D毫米波雷达的特斯拉谍照

想必不少朋友已经知道这件事儿了,特斯拉即将推出的HW 4.0智驾方案预计包括一个4D毫米波雷达,消息一出连带着各大相关企业股票狂涨。让股市震荡,让马斯克“真香”,4D毫米波雷达到底有啥本事?

毫米波雷达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认识车载毫米波雷达。

车载毫米波雷达工作模型图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车载毫米波雷达有多牛,我只能说,它开启了智能辅助驾驶时代——1999年奔驰S级车型 应用了基于毫米波雷达实现的自适应巡航功能,这套系统被命名为Distronic(限距控制系统)。

搭载Distronic系统的奔驰S级

即使我们看到现在车企们更愿意以激光雷达为门面去宣传自家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力,但事实上,毫米波雷达的特质是激光雷达无法替代的。

毫米波雷达是工作在毫米波波段探测的雷达,一般毫米波的波长为1-10mm, 率在30-300GHz,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信号后利用多普勒效应来计算目标物的各个参数(如测距、测速、测角)。

多普勒效应

不同长度的波在大气中传递时被阻碍和吸收的程度不同,而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微波和红外波之间,所以它有着两者的优势,与微波相比,毫米波的指向性好、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探测性能也更好。

与红外波相比,毫米波在大气中传播时的衰减小、能更好穿透烟雾灰尘、受天气影响小。这些特质决定了毫米波雷达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除暴雨)的工作能力。

由于雷达涉及 ,所以 开放给民用的 段是有管制的,目前 上主流的车载毫米波雷达 率为24GHz(也被视为毫米波 率)、77GHz、79GHz,也有少数 如日本开放60GHz 率。

国内开放给车载毫米波雷达的 率就是24GHz和77GHz,所以目前国内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分为24GHz和77GHz毫米波雷达。

海拉24GHz毫米波雷达

就像不同分贝的声音能传到不同的距离,不同 率的毫米波雷达能探测的距离也不同。24GHz的探测距离通常在30-120m,77GHz的探测距离通常在200m及以上。

看到这里可能有物理比较好的朋友要质疑我了:根据波的传播理论, 率越高,分辨率越高,穿透能力越强,但传输时损耗也越大,传输距离越短;相对地, 率越低,波长越长,绕射能力越强,传输距离越远。

那我为什么说77GHz毫米波雷达比24GHz毫米波雷达的探测距离更远呢?这和毫米波雷达的结构和工艺有关。

毫米波雷达的硬件占比约为50%,主要由射 前端(MMIC)、数字信号处理器、天线、控制电路等部分构成,另外50%则由软件算法构成。

打造毫米波雷达的过程中

雷达天线的尺寸和波长成正比,24GHz雷达波长较长,所以天线的体积更大,而77GHz雷达天线比较小(大小大概为24GHz雷达天线的1/3),同样的体积可以布置更多的天线单元。

一般24GH毫米波雷达的天线只能做到1发2收,77GHz毫米波雷达却能做到4发4收,整体天线阵的增益是使77GHz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更远的一个原因。

另外24GHz的毫米波绕射能力更强,就像《画画接龙》这个游戏一样,传到最后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信息偏差,也就近距离的探测信息比较靠谱。

两者在分辨力上也有区别:77GHz毫米波雷达的分辨距离最小为3.75cm,而24GHz毫米波雷达则为60cm。

一颗国产77GHz毫米波雷达

这意味着当两个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为60cm时,只有77GHz毫米波雷达能成功分辨,24GHz毫米波雷达则会视为只有一个目标物体。

虽然看似只是 率不同,但实际上两者的性能有很大差异,因此它们的使用场景也有所不同。现在业内常见的毫米波雷达搭配方式是1个前向+4个侧向(左前、左后,右前、右后),整理如下:

目前主流毫米波雷达的功能有测角、测距、测速,也就是测量目标物体的方位,与目标物体的距离和目标物体的速度,我们称之为3D毫米波雷达。不过它有一个巨大缺陷,就是无法识别静止物体。

由于缺乏高度信息,对于3D毫米波雷达来说,不会产生速度信息的地面减速带或其他静止障碍物和上方的天桥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测到天桥也立马牵动刹车那也太离谱了,所以3D毫米波雷达的算法直接忽略这些静止物信息,就算前面放一块陨石,3D毫米波雷达都不会触发刹车。

这可能是2020年一辆特斯拉直接撞上前方静止车的原因,毫米波雷达选择闭眼冲,而当年特斯拉的视觉方案也没有现在这么精良。

辅助驾驶模式下即将撞上货车的特斯拉

这个缺陷让毫米波雷达在需求越来越高的智驾市场陷入了僵局,直到2020年 颗4D毫米波雷达的诞生。

4D毫米波雷达VS激光雷达

基于3D毫米波雷达的基础,4D毫米波雷达增加了高度信息,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4D毫米波雷达可以成像。

当波射到物体表面时,所反射回的波会携带方位、距离等信息,经过坐标转换则呈现为点云数据,两种毫米波雷达经软件算法换算出的图像如下:

比如一个80 cm体宽1.7m身高的人在快速奔跑,3D毫米波雷达就会识别为一道由点组成的横向80 cm虚线在某距离以某速度向某方向移动,而4D毫米波雷达会识别为由点组成的80 cm体宽1.7m高人形在某距离以某速度向某方向移动。

当前方出现了一道长2m并离地3m的限高杆,同时下方有一条等长的减速带,3D毫米波雷达就会识别为两条几乎重叠的由点组成的长2m虚线,而4D毫米波雷达则会识别出两条长2m的虚线中间的无障碍距离为3m。

4D毫米波雷达不再有无法识别静止物的缺陷,加上价格只有激光雷达10%-20%的优势以及本身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雨雾无阻的特质,4D毫米波雷达被视为激光雷达的强劲对手。

一颗激光雷达

用4D毫米波雷达替代激光雷达,可行吗?就目前来说,答案是否定的。

4D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本质都是通过波信号来主动探测,4D毫米波雷达的波长在3.9mm,而激光雷达的波长通常为905或1550nm,由于波的传播特质,激光雷达在面对雨、雾、沙尘暴等天气几乎束手无策,而毫米波雷达则能发挥性能。

虽然它俩都能成像,但是激光雷达有个碾压4D毫米波雷达的优势,就是分辨率。市面上的4D毫米波雷达每秒大概可以生成10万个点云,而128线激光雷达可以实现每秒140万点云的生成。

激光雷达成像效果

用140万个点描摹出的画像自然比用10万个点描摹出的画像, 度要高得多。不仅是画像轮廓的清晰程度不同,更直接的影响就是角分辨率的差距。

激光雷达的角分辨率做到了0.1°,而4D毫米波雷达可以做到1°,也就是说当2个目标物体间的角度角度差距为1°时,只有激光雷达可以分辨得出。

说到底,在成像方面,激光雷达有着4D毫米波雷达无法匹敌的分辨率。目前的4D毫米波雷达更加适合做视觉算法的补充,在雨雪天气时为摄像头助一把力。

这样看来,4D毫米波雷达比激光雷达更适合特斯拉。

除了成本方面,激光雷达的成像优势对于特斯拉的视觉方案是重复的,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共同缺点就是受限于可见度低的天气,而这个问题只有毫米波雷达能为特斯拉解决。

毫米波雷达历史

回到开头的问题,也许很多朋友会选择中国,毕竟咱们现在的智驾市场如火如荼,但实际答案是德国。

1904年,德国人斯琴·赫尔斯麦耶,基于前 磁理论和电磁波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无线电波回升探测装置,研制出了原始的船用防撞雷达,这就是 上 颗雷达。

1935年英国人罗伯特·沃特森·瓦特成功研制出一台实用雷达系统,并被英国空军大规模部署,而这个系统通过提前检测到德军飞机,协助英国抵御住了纳粹德国的攻击,获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

罗伯特·沃特森·瓦特

德国人发明的雷达被英国人用来打败了德国?据说德国人十分不服,回去苦心研究,再后来汽车产业的繁荣以及1986年欧洲制定的“欧洲 安全交通系统计划”催化了车载雷达的蓬勃发展。

2012年,德国半导体巨头英飞凌推出24GHz单片雷达解决方案,降低了毫米波雷达的技术门槛和制造成本,推动毫米波雷达在各领域的应用。

国内研究毫米波雷达的时间并不长,2013年24GHz毫米波雷达产品才进入中国,同时国外对国内开启了77GHz毫米波雷达的技术封锁。

2014-2016年国内的毫米波初创企业成立,其中 研究毫米波雷达的就是上汽集团旗下的华域汽车。2016-2017年,国产24GHz毫米波雷达开始量产,77GHz毫米波雷达开始出现样品。

华域汽车办公点

虽然目前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仍被博世、大陆、海拉等海外 厂商占据主要份额,但是国内的行业发展也处于欣欣向荣的状态,国产77GHz毫米波雷达早已面世,例如德赛西威、森斯泰克、楚航科技等国内 的企业都具备量产能力。

大陆集团logo

最后我想片面的浅聊一聊,为什么国外掌握着更好的智能辅助驾驶核心传感器技术,而国内却成为了智能辅助驾驶的核心战场。

2018年的时候德国制造商大陆集团就对自动驾驶汽车接受程度进行调查。中国受访人中,高达 89% 的人表示支持自动驾驶技术,相比之下,德国和美国的受访者对自动驾驶支持的比例分别只有 53% 和 50%。

英国的德勤咨询公司也做过一次调查,截至2019年,中国对自动驾驶汽车感到“危险”的消费者比例为25%,是亚洲6个调查 和地区中最低的。

2022年北京日报做了个关于中国人对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超八成中国人接受自动驾驶,比例远高于其他 。

聊这个并不是为了让大家忽略目前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不成熟,相反,我们需要更加实际的去接受现有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局限。但是这些数据表明,我们对科技有着更包容、积极的态度,即使起步晚了一点也没关系。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AutoLab,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马斯克称特斯拉市值或超苹果,为何三季度营收却不及预期首先是因为 范围内面临着疫情的影响,其次就是 范围内的局势越发不稳定,再者就是 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在提升,另外就是市场上面有很多强劲的竞争对手在市场上面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分析马斯克称特斯拉市值或超苹果,为何三季度营收却不及预期。

一、因为 范围内面临着疫情的影响?

首先就是因为 范围内面临着疫情的影响 ,对于 范围内的很多 而言都面临着疫情的影响这种情况下使得整体的发展速度放缓了很多。

二、 范围内的局势越发不稳定

其次就是 范围内的局势越发不稳定 ,对于 范围内在前期就不是特别稳定,后续随着一些政策的影响使得 范围内的发展更加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

三、 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在提升?

再者就是 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在提升 ,对于 范围内的很多 而言通货膨胀的影响如果持续提升那么会使得 范围内的整体发展受到很大的波动。

四、市场上面有很多强劲的竞争对手在市场上面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另外就是市场上面有很多强劲的竞争对手在市场上面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对特斯拉而言他有很多的 强劲对手正在抢夺他们的市场份额,这样子使得特斯拉的发展速度没有那么强劲。

特斯拉应该做到的注意事项:

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升整体的发展能力,并且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服务政策,通过应该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才可以更好的服务好市场的需求,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助力作用。

今天关于“特斯拉式降价,什么时候是个头?”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