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将以我的观点和见解来回答大家关于芯片巨头英特尔迎来危机,新老板能否止住颓势?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芯片巨头英特尔迎来危机,新老板能否止住颓势?的话题。
文章目录列表:
芯片巨头英特尔迎来危机,新老板能否止住颓势?
2.求芯片公司排名,有哪些比较推荐?
不得不说,英特尔作为芯片制造业巨头已开始出现了颓势。英特尔2020年营收为780亿美元,是全球销量最大的芯片制造商。
在功能强大且利润丰厚的芯片市场,因特尔在计算机数据中心市场占有93%的份额,在台式电脑市场占有81%的份额,运营利润率在30%左右。
从某些角度来看,盖尔辛格执掌之下的英特尔状态稳健。然而,英特尔的股价却逊于竞争对手。
营收只有英特尔的七分之一的英伟达公司市值高达3700亿美元,已经是英特尔的一半了。
英特尔能够成功所依靠的大部分的芯片制造技术已经落后,它错过了智能手机革命。
它的一些大客户,如苹果和亚马逊,正在变成其竞争对手。
和安迪·格鲁夫帮助上世纪60年代时将破败的初创公司英特尔摇身一变成为无出其右的硅谷本“硅”比较。盖尔辛格目前压力更大,基尔辛格相当于接过了烫手的山芋。
首先从生产技术落后于人。
如今,芯片制造受到对尺寸小型化追求的推动,为了提高了组件和整个芯片的性能,将集成电路中的组件尺寸缩小到几十纳米(十亿分之一米)级。
几十年来,英特尔一直处于 地位,其“Tick-tock”战略承诺每隔一年就要进行一次制造业革命。
但如今,英特尔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它的“10纳米”芯片原本计划在2015年或2016年推出,但直到2019年才开始陆续问世,这是前所未有的延迟。而且这项技术还不成熟。
7月,英特尔表示,下一代“7纳米”芯片要到2022年才能问世,又是至少6个月的延迟,芯片制造上的挫败使英特尔元气大伤。
而反过来,其最直接的竞争对手AMD将生产外包给台积电(TSMC),台积电的技术目前 于英特尔。
这意味着AMD公司的芯片速度普遍更快,功耗更低;自2019年以来,AMD的市场份额翻了一番多。
其次是芯片制造行业逐渐走向定制化。
这是英特尔通用芯片(英特尔的传统 产品)所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在台式电脑继续停滞不前的情况下。
科技 巨头们资金充裕,热衷于为自己的特定需求而榨取全部性能,进而不断更新自家的半导体设计。
2020年,苹果表示将放弃在其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上使用英特尔芯片转而采用定制设计的芯片。
亚马逊正在推出其“Graviton”云计算处理器,该处理器也经由台积电(TSMC)自主设计和制造。
云计算业务仅次于亚马逊的微软据传也在进行类似的工作。
然后是英特尔在智能手机这一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计算机领域也未能取得任何进展。
上世纪90年代末,英特尔公司致力于研发图形芯片,没过多久便放弃了,而英伟达在图形芯片上的努力使其获得了令人羡慕的估值。
英特尔试图实现产品多样化,开发新型可编程芯片或内存芯片。2015年,英特尔斥资167亿美元收购制造上述芯片的阿尔特拉公司(Altera) ,但迄今尚未获得大的回报。
盖尔辛格能扭转芯片制造业巨头英特尔的颓势吗?
他还没有说明他计划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事实上,他不像是革命者,倒像是稳健的投资客。
他18岁时开始在英特尔工作,2009年离职后执掌数据存储公司易安信(EMC),过去九年来一直领导软件公司威睿(VMware)。
宣布就任后,在给英特尔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他提到了英特尔的辉煌岁月,回忆起自己“曾接受过格罗夫、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的指导”( 后两位是英特尔的创始人)。
基尔辛格与他们一样是工程师,他在 领导了一款 芯片的设计。
现在,他的 任务将是努力扭转公司陷入困境的制造部门,英特尔已经将一些低端芯片的生产外包给台积电。
生产困境将迫使英特尔(至少暂时)把更多业务转给台湾,或许也会包括部分价格高昂的台式机芯片和图形芯片的制造业务。
英特尔的大股东丹尼尔·勒布在去年12月曾致函英特尔管理层,敦促该公司完全放弃工厂,全身心投入芯片设计,将芯片制造业务外包给台积电等其他公司。
这项提议理论上看起来很有吸引力:英特尔2020年的资本支出达到142亿美元,几乎全部用于其芯片工厂。
与此同时,AMD在2009年剥离了其制造业务,如今的它正蓬勃发展;英伟达自1993年成立以来一直未涉及过芯片制造。
但正因为英特尔的芯片制造工厂目前落后于行业最前沿,寻找买家上可能会棘手。 上大部分可能对微型芯片生产厂感兴趣的芯片制造商都在亚洲。
由于芯片是中美 科技 战的前线交锋领域,政客们可能会否决与非美国竞标者达成芯片交易。
今年1月,这位新老板表示,尽管英特尔可能会在某些产品上采用更多的外包服务,但他打算继续完成艰巨而昂贵的任务,让英特尔重回芯片制造业顶峰。
他似乎也有意推行前任总裁提出的多元化战略,开发更多新产品,包括图形芯片和人工智能芯片。
求芯片公司排名,有哪些比较推荐?
锐公司(ID:shangjiezz)报道
作者/ 郑 栾
“当我还是IBM的一名年轻工程师时,有人建议我,应该奔着问题去。要做,就要做最重要的事。我一直都记得。”
这句话出自苏姿丰之口,她是一位华人女性,也是AMD公司总裁兼CEO。
苏姿丰于2014年起担任AMD公司的CEO,在她的任期内,AMD的股价从2美元左右涨至如今的90美元,5年之间涨幅高达4500%。
她的确解决了AMD当时面临的大量问题。如今,AMD已经将个 脑的CPU市场完全颠覆,制程和性能都反超了英特尔,并且在数据中心(即曾经的服务器)处理器等市场向英特尔大举进攻。2019年,苏姿丰成为史上 位登上美联社年度CEO薪酬榜单的女性。
令英特尔头疼的另一家公司,是它曾经的忠实小弟英伟达。
英伟达刚刚以400亿美元的价格,从软银手中收购了英国新品设计公司ARM,这是芯片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这笔收购一旦完成,意味着英伟达可以在CPU市场和英特尔直接竞争,同时威胁英特尔重要的利润来源——数据中心市场。
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同样是华人。在电脑硬件发烧友的圈子中,他和苏姿丰被称为“老黄”和“苏妈”。
而英特尔的近况并不顺利,研发进展不顺导致自己很难跟上祖师爷提出的“摩尔定律”,股价也不再坚挺。
这两位华人,会成为 科技 巨头英特尔的掘墓人吗?
01
硅谷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1965年,英特尔未来的创始人之一,当时36岁的戈登·摩尔在准备一份报告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 每过18-24个月,集成电路芯片上的电路数目都会翻倍增长。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储存器芯片,也同时在微处理器上出现。
如果这一定律长期生效,就意味着,每过2年,计算机的储存容量和计算能力都会翻倍增长。
这就是 的摩尔定律,它准确地预测了未来50多年里计算机性能的发展,成为计算机产业中的 定律。
那一年,2岁的黄仁勋还和家人住在台北,英特尔还没有诞生,距离苏姿丰出生还有4年。
这是一段相爱相杀的 历史 。
1968年,戈登·摩尔和罗伯特·诺伊斯、安迪·格鲁夫离开仙童半导体,创办英特尔。有媒体评价:英特尔是这个星球上最成功、最具竞争力的公司之一,它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一样,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英特尔几乎 地遵循了摩尔定律预言的发展轨迹,像一艘航母一样劈波斩浪。而AMD则扮演了一个屡败屡战的挑战者角色。
几十年间,时而靠英特尔授权,时而靠山寨,AMD始终在芯片业界扮演着“第二供应商”的角色。直到20世纪8、90年代,英特尔取消了对AMD的技术授权,AMD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并且熬死了所有竞争对手,成为英特尔在CPU市场 的敌人。
20世纪的后半叶,半导体产业的飞速发展成为了美国经济最重要的引擎。黄仁勋和苏姿丰也随着家人,从中国台湾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黄仁勋在俄勒冈州立大学取得了电机工程学位,后来在斯坦福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毕业后还曾经短暂地供职于AMD。
1985年,黄仁勋加入LSI Logic,8年的时间里,他从普通员工做到了董事,先后负责技术、销售等多个部门,成为一位复合型人才。
1993年,在自己30岁生日之前,黄仁勋联合创办了英伟达,主要业务是显示芯片。 在英伟达的推动下,显示芯片从可有可无的产品蹿升为计算机的两大核心处理器。
这一年,苏姿丰还没有从麻省理工大学毕业。在这所美国名校里,苏姿丰学习了8年,获得了电机工程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苏姿丰先后在德仪、IBM研发部门、Freescale Semiconductor工作,外界给她的评价是: 善于谈判、领导力强、人际关系丰富,并且多才多艺。
在1995年之前,显示芯片主要用于 游戏 机,因为当时的个 脑几乎不具备 游戏 功能。而当微软发布Windows95后,计算机的图形化时代到来,显卡开始站上芯片产业的“C位”。
黄仁勋敏锐的嗅觉让他做出了决断:全面支持微软的D3D API。同时,他还提出了和摩尔定律并称的显卡芯片领域“黄氏定律”,即显卡芯片每6个月性能提升一倍。
显卡曾经只是一个负责信号输出的部件,但随着计算机性能的发展,显卡芯片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1999年,英伟达提出GPU(图形处理器)概念,并发布了一款全新架构的产品GeForce256。这款芯片被认为是 上 款消费者级别的 3D 图形 GPU。
黄仁勋的一系列决策让英伟达在显卡市场脱颖而出,他本人也成为硅谷 历史 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2006年,当AMD已经可以在CPU市场和英特尔正面掰手腕时,这家公司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策——花费54亿美元的巨额资金收购显卡双雄之一,英伟达的最大竞争对手ATI,这也让AMD成为全球 一家有能力研发生产CPU和显卡的厂商。
02
AMD的救世主
从长远来看,AMD的这次收购影响深远,且具有长期价值。今天的AMD仍然是全 一家可以同时研发CPU和独立显卡的企业,在CPU性能发展日趋缓慢的时刻,显卡的运算能力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并且在浮点运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有 的优势。
但在收购之时,AMD是CPU市场的第二,ATI则是显卡市场的第二。这笔收购的完成意味着AMD需要进行双线作战。老二收购老二,直接和两个老大竞争,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次商业操作。
资金链的紧张直接影响了AMD的研发能力,在CPU市场上,AMD的性能逐渐落后于英特尔。2008年,为了保证公司的经营,AMD被迫卖掉了自己的晶圆厂,让AMD从此再也没有了晶圆生产能力,成为了一个单纯的芯片设计公司。
而在显卡市场,AMD也在和英伟达的竞争中落于下风。因为提供不了有足够竞争力的产品,AMD一度成为了“性价比”的代名词。
2014年,AMD已经风雨飘摇,市值由最高时的750亿美元跌到不足30亿美元,连续更换了4任CEO都没有挽回颓势。
雷军曾经说过,没有一家手机品牌能在销售额下跌后成功逆转,除了小米。这种大趋势放在整个 科技 领域亦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AMD将会在苟延残喘几年后,消失在 历史 舞台上。
幸运的是,AMD找到了那个救世主。
2012年,AMD从飞思卡尔重金挖来苏姿丰,苏姿丰在AMD先后担任首席运营官、高级副总裁兼全球业务总经理等职务,并在2014年6月的改组中成为AMD 历史 上 女性CEO。
尽管外界认为AMD四面楚歌,但苏姿丰却有不同的看法: 虽然AMD经营状况不佳,却拥有高性能计算技术与核心知识产权,拥有定义下一代CPU和GPU的筹码。 这正是工程师出身的苏姿丰梦寐以求的大舞台。
为了扭转亏损,AMD开始为索尼和微软提供 游戏 主机的半定制芯片,这项业务利润率很低,属于英特尔和英伟达看不上的业务。AMD同时拥有CPU和独立显卡业务,很适合这样的本定制芯片,这项举措很快为AMD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
同时,苏姿丰着眼于解决AMD最致命的问题,因为她深知“问题就是机会所在”。苏姿丰为AMD提出了三大战略: 打造伟大的产品,加深与客户、合作伙伴的关系以及简化运营。
苏姿丰希望AMD将资源投入那些规模大而且重要的市场,这其中包括数据中心、个 脑、 游戏 等,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可以高达750亿美元。
抢夺这些重要市场的举措有两个,按时推出新产品和专注于开发高性能芯片。AMD开始执行全新的产品周期,每年推出一代新的GPU,每一年半推出一代新的CPU。
苏姿丰召回了AMD的两位功勋元老,曾经参与并领导CPU架构设计的Jim Keller,以及在AMD任职12年,长期领导显卡芯片设计的华人王启尚,由他们负责AMD新一代CPU和显卡架构的研发。
AMD还成立了专门的业务发展委员会和工程设计领导团队,定期审视AMD的路线图,确保所有的投入均在正确的方向上,在正确合适的时间点向客户提供最适合的产品。
2017年2月21日,在旧金山举行的AMD Ryzen Tech Day大会上,苏姿丰微笑着发布了全新架构的Ryzen(锐龙)处理器。新架构让AMD的产品重新具备了竞争力,且性价比高于英特尔的产品。
半年后,AMD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逐渐摆脱亏损,重新实现盈利。
03
英特尔四面楚歌
苏姿丰的步伐没有停止。
在发布全新的个 脑CPU后,AMD将新架构和新技术辐射到了其他市场,包括苏姿丰提到过的数据中心,以及商用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市场。
在走上正确轨道后,AMD爆发出惊人的潜力。他们选择和台积电合作,押注7纳米制程,迅速完成了对英特尔的超越。
2019年,这是AMD的50周年生日,也是苏姿丰的50周岁生日。AMD在这一年扬眉吐气,发布了 上首块7纳米台式处理器,显卡也迈入了7纳米制程。更让AMD引以为豪的是,自己的技术整合涵盖了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脑、云计算、高性能计算(HPC)和下一代 游戏 机。这成为AMD利润和股价大涨的原因。
在AMD出色表现的衬托下,英特尔疲态尽显。 因为研发不顺,英特尔在14纳米这一制程上停滞了整整5年,直到今年才推出10纳米产品,但表现依然不佳。
今年7月,英伟达的市值达到2500亿美元超越英特尔,此后一路上涨至3200多亿美元。不久前英特尔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更是给投资者 破 了一大盆冷水: 营收同比下降4.5%,环比下降7.1%;毛利率同比下降5.7%;净利润同比下降28.6%。
截至12月29日,英特尔的市值一度跌破2000亿美元大关,在对冲基金的救场下才勉强涨回。
尽管现金流充足,但英特尔似乎已经到了悬崖边。 在处理器制造领域,英特尔已经跟不上台积电和三星的节奏,个 脑和数据中心CPU则被AMD持续抢夺份额。
更糟糕的是,英特尔的传统客户,如苹果、微软和亚马逊等公司已经在开发自己的内部芯片解决方案,并交由台积电和三星代工制造。
11月末,苹果基于ARM架构推出了M1芯片,这款处理器在很多场景下的性能已经超过了16 寸 MacBook Pro 所搭载 i9-9980HK,同时功耗表现要好于英特尔的处理器。未来,苹果会不会把Macbook的全线产品换上自己的处理器?
目前为止,对英特尔威胁最大的还是AMD和英伟达。 在苏姿丰的领导下,AMD重回数据中心处理器市场,并且将它的战略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称自己的新产品为“ 最强x86处理器” “现代数据中心的新标准”。
而这一市场是英特尔的现金奶牛和增长引擎,占到了英特尔第二季度收入的52%。AMD基于7纳米制程推出的产品,性能明显 于英特尔。
黄仁勋领导的英伟达在市值超越英特尔后,仍在快速增长,目前已经超过了3200亿美元,把英特尔远远甩在身后。主要原因在前景广阔的人工智能应用中,英伟达占得了先机,英特尔则迟迟未能进入这些场景。
十年前,英伟达的首席科学家戴维·柯克说服黄仁勋做出了一系列在当时看来风险 的疯狂决策。首先是让一块只能渲染图形的独立显卡,变成一个通用计算图形处理器(GPGPU);另一方面则强烈要求英伟达现有与即将推出的所有GPU都必须支持CUDA程序。
CUDA是一种由NVIDIA推出的通用并行计算架构,该架构使GPU能够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它让GPU不再单独存在于个人用户的显卡中,仅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工作;而是让GPU通用化,把“个人计算机”变成可以并行运算的“超级计算机”。
现在,英伟达已经在CUDA基础上开发和积累了针对不同领域的大量算法与软件,人工智能领域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基本都是基于CUDA进行GPU并行加速。
如今,英伟达收购ARM,一方面有机会进军英特尔和AMD重点争夺的数据中心处理器市场;另一方面,ARM是全球最大的芯片IP供应商,全球超过90%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处理器都采用Arm架构,如果这笔交易最终完成,英伟达将成为横跨服务器、PC、消费电子和智能手机等多个重要领域的 科技 公司。
不希望看到这笔交易完成的,恐怕不止英特尔,还有苹果、三星、高通等ARM的大客户。
对英特尔来说,它面临着成立52年以来的又一个重大危机。英特尔不是没有遇到过生死存亡的时刻,70年代末,以储存器为主业的英特尔果断砍掉储存器业务,进军处理器市场,与微软的合作打破了IBM对个 脑的垄断,成为 科技 巨头。
如今的英特尔,再次来到了命运转折的十字路口,但当年的传奇CEO安迪·格鲁夫已经远离英特尔20年。
这一次,谁能带领英特尔触底反弹?
芯片公司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英特尔、三星、高通、英伟达、AMD,其中比较推荐的是英特尔、三星、高通这三个品牌。
1、英特尔
随着个 脑普及,英特尔公司成为设计和生产半导体的科技巨擘。为全球日益发展的计算机工业提供建筑模块,这些产品为标准计算机架构的组成部分。英特尔公司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讯、互联网解决方案和互联网服务方面为日益兴起的全球互联网经济提供建筑模块。
具体研究领域包括音 、视 信号处理和基于PC的相关应用,以及可以推动未来微结构和下一代处理器设计的高级编译技术和运行时刻系统研究。
2、三星
三星能够从零出发成为量产芯片产业的 ,绝不仅仅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三星研发半导体、量产芯片产品的部门,一季度营业利润就可以达到11万亿韩元,占据三星该季度全部利润的七成。从全球来看,三星电子在全球量产芯片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并在销售额及营业利润两个指标上双双超过美国英特尔等竞争对手,高居芯片产业的 位置。
3、高通
高通芯片(美国),1985年创办,这应该是大伙最为熟悉的芯片品牌之一,作为目前全球 度最高的芯片品牌,目前市面上的三星、华为、小米、OV等手机厂商均有采用其 的骁龙系列手机处理器,芯片销量超过75亿颗,成为中国手机厂商的好朋友,是全球最成功的半导体企业之一。
今天关于“芯片巨头英特尔迎来危机,新老板能否止住颓势?”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