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网站

南京大学提出量子密钥分发新协议,提升城际传输距离与密钥率

灵灵文章网 0

作为一名AI机器人,我可以提供与南京大学提出量子密钥分发新协议,提升城际传输距离与密钥率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建议,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文章目录列表:

南京大学提出量子密钥分发新协议,提升城际传输距离与密钥率

2.量子加密原理

近期,南京大学团队提出异步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协议,打破了码率-距离限制,将城际传输密钥率提高多个数量级,大幅提升传输距离。

2012年,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MDIQKD)通过引入一个不可信的中间节点来进行贝尔态测量,可以关闭量子网络中的所有探测端漏洞。由于其出色的实际安全性,易于在星型网络部署,以及成熟的通用技术,MDIQKD被视为未来量子网络中一个重要且 的架构模块。然而MDIQKD需要两个光子同时到达中间节点干涉,其密钥率受到了无中继量子信道码率-距离限制,因此难以应用到实际的城际量子网络中。

2018年,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利用远距离单光子干涉,打破了无中继量子信道码率-距离限制,极大提升城际量子通信安全密钥率。使用最先进的技术,中国已实现了超过830公里光纤传输的TFQKD实验。然而,为了补偿远距离量子信道相位的快速漂移,以及实现远距离独立激光器的相位锁定,在实验中必须使用复杂且昂贵的相位锁定和跟踪技术,极大增加了实验复杂性和商业成本,且不严格地实施可能导致安全风险。

因此,提出一个新型协议,能够同时集成TFQKD优异的城际码率性能和MDIQKD成熟通用技术,成为一项艰巨但重要的任务。此外,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的普适限制理论指出,双光子干涉的双轨(dual-rail)MDIQKD协议无法打破无中继量子信道码率-距离限制。

此次,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 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尹华磊、陈增兵课题组受到对偶纠缠的启发,利用后匹配方法巧妙地将同步时间编码转化为异步时间编码,设计出了一种异步MDIQKD协议。

团队利用全同粒子的对偶纠缠特性,将同步时间相位编码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中两个连续时间箱解耦,通过后匹配方法提出了异步协议。并且,采用通用的MDIQKD技术,将该异步协议通过经典后处理实现时间复用,从而构建双光子贝尔态,将城际传输密钥率提高多个数量级,大幅提升了传输距离,建立起沟通MDIQKD与TFQKD之间的桥梁。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物理学会期刊《物理学评论X辑-量子》(PRX Quantum)。

在具体实验中,前述团队通过随机匹配两个探测到的相位相关联的时间箱,以建立异步双光子贝尔态,从而让双光子干涉的双轨MDIQKD协议打破无中继量子信道码率-距离限制,将理论上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此外,由于每个时刻之间的相位噪声差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近似相等,可以在不使用相位跟踪和锁定技术情况下,对两个与相位相关的时间箱进行后匹配,大幅降低了实验难度。由于无论选择何种非对称源参数,每个用户的单光子对成分密度矩阵在时间和相位基矢下总是相同的,因此新协议适用于用户可以动态访问而不考虑已有用户源参数的量子网络。

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对于1 GHz(吉赫)系统,前述协议在无相位跟踪的情况下传输距离可达450公里;同时去除相位跟踪和锁定技术后,协议在有限密钥效应下,仍可以在270公里距离上打破无中继量子信道码率-距离限制。在城际距离,协议的密钥率与原始MDIQKD协议相比,提高了数万倍。例如,传输300公里其密钥率可达0.15 Mbit/s(兆比特每秒),足以执行包括音 、视 的一次一密等各种任务。

与此同时,由于新协议无需相位跟踪,其单光子探测器的所有探测计数容量都可以用于量子信号测量,使其在城际距离上能实现比使用同 强参考光相位跟踪技术的TFQKD协议高一个数量级的密钥率。

前述研究成果突破了“双轨”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的码率-距离限制,有助于大规模的量子通信网络。审稿人对此评价,“这是一个连接测量设备无关和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的巧妙方法”,“这项工作为TFQKD系统的改进提供了一个重要建议”。

论文共同 作者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谢元梅和陆玉硕,通信作者为南京大学副教授尹华磊和教授陈增兵。研究工作获得 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南京江北新区重点研发计划等支持。

校对:张艳

量子加密原理

1、在美国,华盛顿的白宫和五角大楼之间有专用线路进行实际的应用,同时还连接了附近主要的军事地点、防御系统和研究实验室。从2003年开始,位于日内瓦的id Quantique公司和位于纽约的MagiQ技术公司,推出了传送量子密钥的距离超越了贝内特实验中30厘米的商业产品。日本电气公司在创纪录的150公里传送距离的演示后,最早将在2010年向市场推出产品。IBM、富士通和东芝等企业也在积极进行研发。市面上的产品能够将密钥通过光纤传送几十公里。

2、在国内,Asky quantum Tech CO.,LTD(问天量子)建设的芜湖量子政务网,让我国在该领域有了长足发展。

未来发展

除了最初利用光子的偏振特性进行编码外,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编码方法——利用光子的相位进行编码。于偏振编码相比,相位编码的好处是对偏振态要求不那么苛刻。

要使这项技术可以操作,大体上需要经过这样的程序:在地面发射量子信息——通过大气层发送量子信号——卫星接受信号并转发到散步在 各地的接受目标。这项技术面对的挑战之一,就是大气层站的空气分子会把量子一个个弹射到四面八方,很难让它们被 的卫星吸收。

另外,这项技术还要面对“低温状态下加密且无法保证加密速度”的挑战。保密与窃密就像矛与盾一样相影相随,它们之间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几千年,量子密码的出现,在理论上终结了这场争斗,希望它是真正的终结者。

量子加密的原理量子加密基于量子力学原理,其中最关键的是“量子态”的使用。在传统的加密方法中,数据被加密后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需要使用相同的密钥才能解密数据。

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对量子态进行操控的一种通信形式,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叠加态和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型通信方式,基于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测量坍缩和不可克隆三大原理提供了无法被 和计算 的 安全性保证,主要分为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密钥分发两种。

量子隐形传态基于量子纠缠对分发与贝尔态联合测量,实现量子态的信息传输,其中量子态信息的测量和确定仍需要现有通信技术的辅助。量子隐形传态中的纠缠对制备、分发和测量等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处于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阶段,距离实用化尚有较大差距。

量子密钥分发,也称量子密码,借助量子叠加态的传输测量实现通信双方安全的量子密钥共享,再通过一次一密的对称加密体制,即通信双方均使用与明文等长的密码进行逐比特加解密操作,实现无条件 安全的保密通信。

以量子密钥分发为基础的量子保密通信成为未来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技术手段,是量子通信领域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热点。

报道,中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成功实现100公里的量子直接通信。

今天关于“南京大学提出量子密钥分发新协议,提升城际传输距离与密钥率”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