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三大重磅纯电轿跑来袭,个个都有“ 锏”,谁能打败特斯拉呢?”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三大重磅纯电轿跑来袭,个个都有“ 锏”,谁能打败特斯拉呢?
2.极星5假想图 将于2024年上市/定位纯电四门轿跑车
前阵子,特斯拉因为“减配门”摊上了事,即有消费者发现,购买的国产Model?3在官方环保清单上标注的是HW3.0芯片,而实际配置的却是HW2.5芯片,为此很多人觉得特斯拉存在欺诈行为。
最终特斯拉也被我国工信部约谈并责令整改,事情算暂告一段落,但不少人还是愤愤不平,觉得特斯拉太傲娇了。可事实是,人家有这个资本,2019年,特斯拉斩获全球新能源销量宝座,累计销售超过30万辆。
今年2月,受疫情影响,特斯拉旗下的Model?3依旧名列中国新能源销量榜首。说到这,估计有人要咬牙切齿了,难道就没有大神出来灭灭它的威风吗?别急,因为已经有三大重磅纯电轿跑扛着各自的“ 锏”前来踢馆Model?3了。
1.极星(Polestar)2
指导售价:29.8-41.8万
预计交付时间:2020上半年
极星(Polestar)是沃尔沃旗下的高性能电动车品牌,极星2则是其 纯电动车型,定位中型豪华电动轿跑车,补贴前售价为29.8-41.8万元。目前已经在浙江路桥工厂量产,将于今年上半年开始交付,竞争对手直指Model?3。
这也意味着,沃尔沃将成为最先和特斯拉发生直接冲突的豪华品牌。需要说明的是,先期预订和交付的是售价41.8万的 版,29.8万的基础版车型还需等待一段时间。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607/1478/1800mm,轴距达到了2735mm,整车块头略小于Model?3。
内饰方面,新车除了?logo设计外,其它的无论是三幅式的运动方向盘,还是竖向的中控屏幕,抑或是简洁的中控台造型,都是满满的沃尔沃北欧风格。
动力上,极星2 版搭载了由双电机组成的纯电动四驱系统,最大输出功率408马力。百公里加速4.7秒,续航里程500Km。考虑到它的价格对标的是进口Model?3四驱长续航版,整体优势并不大。
一句话点评:作为豪华品牌 正面狙击特斯拉的作品,极星2最大的 锏无疑是其依托于沃尔沃基因的品牌底蕴。而前期的 版或许只是试探,真正决定走量的29.8万基础版才是大招。
2.小鹏P7
预售价格:27-37万
预计上市时间:2020年4月
继小鹏G3之后,小鹏汽车第二款量产车型——小鹏P7也将在4月份上市。新车定位于高端中型纯电动轿跑车,此前公布的预售价为24-37万,从价格来看,显然是冲着国产Model?3来的。
车身尺寸方面,小鹏P7的长宽高为4880/1896/1450mm,轴距为2998mm,这样的尺寸已经超越目前主流的中级车,对标Model?3自然也是有“碾压”优势。
内饰方面,新车并没有采用跟“小老弟”G3那样的竖置大屏,而是用了当下最为流行的横向双屏设计,据说“智能交互”将是小鹏P7最显著的标签。此外,新车还将满足L3级自动驾驶。
小鹏G3内饰
小鹏P7内饰
动力方面,小鹏P7将提供四驱和后驱两种车型,包括4种续航版本,NEDC综合续航里程覆盖552-706km。值得一提的是,706km的续航意味着新车将成为中国迄今为止续航里程最长的量产电动车。
一句话点评:相比于特斯拉,新车最大的软肋无疑是品牌力,这一点相信它也有自知之明。而小鹏P7的 锏其实是一套“组合技能”,即越级的尺寸+L3级自动驾驶+多样选择的高续航,如果最终再个好的定价,那还是有盼头的。
3.比亚迪汉EV
预计售价:25-35万
预计上市时间:2020年6月
近日,比亚迪备受瞩目的“刀片电池“正式发布,而比亚迪汉将成为 搭载此黑科技的车型。新车定位中大型轿跑车,共有DM?和?EV?两个版本,其中引起最多讨论的无疑是对标Model?3的EV版。据官方透露的信息,新车估计会主打25-35万的价格区间。
和小鹏P7一样,比亚迪汉EV在尺寸方面也是越级的,其车长接近5米,轴距超过2.9米,整体要优于Model?3,看来国产车大都知道要在空间上下功夫。
内饰方面,新车采用了极简设计,配备旋转中控屏和三辐式的平底方向盘,整体氛围比较时尚动感,其中最吸睛的莫过于副驾驶上方“龙鳞”纹理的氛围灯。
动力方面,比亚迪汉EV至少有三种续航版本,即506?km、550km和605km,其中最高续航版本官方百公里加速为3.9秒。当然,最值得一提还是其搭载的刀片电池,据官方的说法,它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
一句话点评:比亚迪汉真正的 锏其实是刀片电池技术,目前特斯拉等主流厂商大多采用的是三元锂电池技术(价格贵,有较大安全隐患)。如果真如官方所说,刀片电池具备便宜、好用且安全稳定的特性,那无疑会掀起行业革命,那时就真的不得咯。
4.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疆哥上面介绍的这三款纯电轿跑车,都有着各自的 锏,而这些也让它们具备了和特斯拉“扳手腕”的资格。当然,我们需要承认的是,Model?3作为这个细分领域的老大,它背后必然有着出色的产品力做支撑,而随着国产化的深入,它的优势还会继续扩大。所以面对这样的强敌,大家还需多下功夫才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极星5假想图 将于2024年上市/定位纯电四门轿跑车
文|?腾马丁博士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中国,将成为经典汽车品牌——smart的第二故乡。在这里,裹挟在电动智能化的浪潮之下,smart将重新腾飞。
1月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奔驰”)宣布:双方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Automobile?Co.,?Ltd.)正式成立。
“吉利版”国产电动smart,终于要浮出水面了。
这一次,它将以什么方式搅动风云?
▌?smart:在中国,为全球
吉利smart的合作虽然不是新闻,但本次正式官宣还是透露了一些重点信息。
首先,关于钱:合资公司注册资金54亿元人民币,双方将各出资27亿元人民币,各持股50%,奔驰主要以smart品牌出资的形式获取相应股份;
其次,关于人: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3名,由吉利集团总裁助理、领克张家口工厂总经理、领克学院院长佟湘北出任smart合资公司全球CEO,负责统筹市场、销售、研发等smart品牌所有业务模块,向smart合资公司董事会汇报;
再是,关于分工:全新纯电动smart将由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在此之前,戴姆勒将继续在法国汉巴赫工厂(生产smart?EQ?fortwo)和斯洛文尼亚新梅斯托工厂(生产smart?EQ?forfour)生产smart现有车型。
最后,一个尚未确定的问题,全新纯电动smart产地(工厂)在哪儿?
此前,长城-宝马合资公司“光束”已公布,电动MINI将于苏州市张家港市生产,基地拟于2020年开工,2022年建成。相比之下,吉利-戴姆勒的电动smart对产地的消息进行了模糊处理。
2019年5月,有消息称,内部代号“戴姆勒C项目”的电动smart国产项目,将落户成都市龙泉驿区。
一个支持的例证是,2019年8月29日,吉利集团旗下、沃尔沃纯电动品牌Polestar极星公布其成都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营, 车型Polestar?1将在这里进行量产,出口全球市场。如果电动smart国产项目也落户在此,那么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效应也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制造成本。
另一个猜测是,由于目前吉利形成了BMA、CMA、SPA、PMA四大 ,其中PMA是全新一代电动汽车专属架构,因此全新电动smart很可能基于PMA电动车生产 生产。
关于新的合资公司,一个不同的意义在于,吉利-戴姆勒的smart,并不是一个跨国车企和一个中国车企在中国境内设厂合资的传统模式,而是双方以50:50的合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这是一次可喜的超越。
同时,合资公司智马达全球总部设在中国宁波杭州湾新区,在中国及德国分别设立营销中心。
▌迅速升温“吉戴合”
至此,戴姆勒在华已经拥有四个合作伙伴,分别是北汽集团(北京奔驰)、福汽集团(福建奔驰)、比亚迪(腾势汽车)和吉利汽车(smart)。但由于吉利smart将生产电动车型,所以并不违反“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车企”产业政策。
在外界眼中,戴姆勒与吉利的感情迅速升温,在2018年吉利汽车成为司戴姆勒的 大股东后,双方的合作关系就开始不断深化,截至目前已合作了三个项目:
2018年10月,双方宣布在中国成立高端专车出行合资公司,目前该高端出行品牌“耀出行”已上线运行;
2019年3月,双方宣布组建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 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目前该合资公司已正式成立;
2019年9月,双方共同投资全球城市空中出行引领者Volocopter,持续探索并引领电动出行和数字化服务等领域的发展。
此外,日前德国《汽车周刊》报道,戴姆勒和沃尔沃计划合作开发燃油发动机,降低研发开支。有知情人士表示,沃尔沃和戴姆勒可能会在下阶段考虑创办合资公司,研发生产纯电力动力系统。虽然双方对此事拒绝评论,但“吉戴合”的亲密程度可见一斑。
针对本次最新的合作进展,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指出,smart品牌具有 品牌魅力、核心价值和全球 ,而吉利控股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实现smart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商业成功。
在业内看来,吉利与戴姆勒的“联姻”也十分登对:2019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361560辆,连续三年蝉联自主销量 。2020年,吉利汽车将销量目标定为141万辆。综合来看,吉利汽车旗下产品布局均衡,且高端化进程的代表领克、星越,纯电品牌几何均表现不俗,具备与戴姆勒联合打造全球车型的体系能力。
▌产品策略:微型or紧凑型?
“吉戴合”如火如荼,双方各取所需,吉利得到了戴姆勒光环下的smart品牌,戴姆勒则脱手了亏损不止的smart项目,以减轻自身日益加重的财务压力——美勒茨银行预计,smart品牌累计亏损达40亿欧元(约合303亿元人民币)。
那么,涅槃重生的电动smart,将如何参与竞争?
在官方公布的信息中,有一条关键内容,根据新车型开发规划,smart未来产品阵容将扩展到紧凑型细分市场。
应当指出,smart品牌的两大定位——一是电动化,二是微型化。其中,电动smart本就是戴姆勒集团电动化进程的一部分,将与奔驰EQ、腾势共同发力系能源市场;而微型化,可以说是在吉利的参与下发生改变——向紧凑级车型进军。
盘点近几年两个细分市场的变化,2017年微型纯电动车占比高达69%,2018年下降至49%,2019年上半年仅剩26%。相比之下,紧凑型纯电动车2017、2018和2019年上半年占比分别为23%、33%和54%,市场份额逐年增长,且已经远超微型车。
这不仅是消费升级的结果,更在于“技术性补贴”的结果:微型车所搭载的小容量电池拿不到任何补贴,微型电动车遭遇断崖式下滑。
2022年以后,“吉利版”电动smart将销往全球,包括中国市场。届时,哪一种车型,到底是微型电动车还是紧凑级电动车更受欢迎呢?
理想智造的“小而美”SEV项目宣告失败后,可以为国内市场的风向做一个反面佐证:至少短期内,微型电动车(尤其smart售价高昂,与紧凑级车型相当)不会出现规模增长。
但是,全球范围内,风向未必如此。
(大众ID.4续航里程分别可达330km、550km)
我们看见,对于刚刚成型的电动车,各系别车企在做着完全相反的选择:通用汽车、大众汽车以及自主品牌专注于开发包括SUV在内的大型长续航里程的车型,而日系车企则更偏好于更便宜、更小尺寸的电动车型。比如日前,丰田推出一款超小型电动车BEV,可容纳两个人,续航仅100公里。
无论如何,全新的“吉利版”smart都让外界充满想象,无论是其在全球市场的征战,还是与“长城版”MINI的对峙都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屡战屡败,淦家阅为什么做不好吉利新能源?
易车讯 近日,我们从相关渠道获得了极星5假想图,此前原型车已经在2022年古德伍德速度节上亮相,并表示将于2024年上市,该车主打纯电四门轿跑车市场,强调运动性能,对手锁定保时捷Taycan等同级产品。
外观设计方面,极星5将会采用极星家族的最新设计理念打造,拥有非常前卫的设计,前脸部分的“L”型头灯和前格栅设计将会成为最新的家族脸谱,具有更强的品牌辨识度,车身将会拥有隐藏式门把手,车内预计还会拥有流媒体后视镜。
动力系统方面,极星5将会基于800伏电气架构打造,这意味着该车将会拥有更高的充电功率,更短的充电时间,同时还会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预计功率可以达到650千瓦,扭矩900牛·米。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中的一员,极星5在工程开发方面的技术和经验,未来可能还会被同样定位纯电四门轿跑车的路特斯Type 133共享,不过二者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特性完全不同,将会主打不同价位区间的细分市场。
根据易车 “热度榜”显示的数据,极星(Polestar)新能源品牌热度排名第56位。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 查看。
自嗨的极星3,谁来买?
2月23日晚,吉利品牌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正式发布,现场除了常规化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展示之外,更是让吉利的一众高官“站台唱戏”,做得声势浩大。而主导此次“吉利银河”发布的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极氪突围以后,整个大吉利要全面向新,而银河的到来意味着吉利开始全面向新,要快速向新能源转化。银河的‘新’,包含全新的造型设计,全新的产品技术,全新的渠道,全新的服务,我们接下来的新能源产品,也是要围绕这四个全新来推进。”
?
但是整场发布会下来,我们不禁会产生一种疑问,当下的吉利旗下已经布局有极星、几何、极氪、睿蓝等众多的新能源品牌,那么此时再推出一个“银河”新能源品牌究竟意义何在?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线来看,对吉利新能源发展之路的总结就是“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软绵绵”。
“蓝色吉利行动”沦为业内笑柄
2015年,吉利汽车就决定大举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并雄心勃勃的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五年期计划。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要达到吉利整体销量的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35%。当时,大家都深信吉利汽车的转型决心,也期待品牌通过5年的时间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翘楚。
?
在大家的翘首期待中,然后呢?可以说就没有然后。5年时光转瞬即逝,在“蓝色吉利行动”的最后一年,吉利公布了2019年的销量数据,全年销售汽车超过136万辆,但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1.3万辆,占总销量不足10%,说好的销量达到90%以上成为一句空谈。
事实上,吉利在发布“蓝色吉利行动”之后的两年里,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并无任何建树。要知道2016-2017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迎来爆发式增长,当时市场上的小型和微型电动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就是在这大好形势下,吉利却只发布了帝豪EV 300与帝豪PHEV两款产品,主打目标错误的瞄准了主流家轿市场,最终结果就是被比亚迪和北汽远远抛在身后。随着前期关键的市场争夺失利,吉利离自己设定的销量目标越来越远,“蓝色吉利行动”宣告彻底失败,而此前的壮志雄心不仅没能化为动力,反而成为了业内的笑柄。
几何汽车再次败走麦城
在谈到“蓝色吉利”战略时,李书福曾在内部谈话中表示,失败不是战略问题,而是历史时机没有成熟。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120万辆,行业发展一片向好,李书福口中的良好时机俨然到来。2019年4月11日,吉利全面摆脱了“蓝色吉利计划”失利的阴影,再次踌躇满志,风光无限的在新加坡正式发布吉利高端新能源品牌“几何”,并且底气十足地喊出了“致力于成为全球用户纯电出行的首选品牌”的口号。
?
结果是品牌调性被拉得很高,但“口号响,行动弱”的老毛病依旧没有治好。整个2019年几何品牌只有几何A一款车型在撑门面,到了2020也只多了一款几何C来助阵。车型少,车价贵,体系转型匆忙,让几何车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缺少声量,产品的整体竞争力也不如同级对手。
根据乘联会之前公布的数据来看,截止2020年11月,几何汽车的累计销量只有区区的8911辆。这样的表现不仅与其它竞争对手差距巨大,就算和2019年品牌同期的11592辆相比,也是大跌了26.8%,同2020年新能源汽车总量上涨的势头完全背道而驰。
几何汽车再次重蹈覆辙,究其原因其实显而易见,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造车技术方面基本没有拿得出手的“家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品牌带来的车型就是通过简单的“油改电”,相比竞争对手开发的新能源专属 毫无竞争优势可言。市场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国内汽车市场经历多年的发展,消费者早已不是“吴下阿蒙”,选择产品他们会用脚来投票,并不是说口号喊的有多响、造势的声音有多大,消费者就会傻傻地跟着,时代变了!
吉利银河又一个“狼来了“的故事
吉利不管是宣布未来发展规划,还是新能源新品牌的推出,高调叫嚣“永不出戏”,豪言壮语“荡气回肠”,听的人热血澎湃,看到的结果却内心拔凉。这就不免让人想到小时候耳熟能详的“狼来了”的故事,一次次给到希望,却又一次次铩羽而归,让人心生倦怠。
此次“吉利银河”的阵仗更大,除了吉利高管们一起“搭台唱戏”,朋友圈也是各种刷屏,引发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是,相信经过前面几波的折腾,这次大家在心底应合的力气恐怕都没有了。银河品牌的“上线”给人一种“仓促上马”的强烈感觉,从之前的宣传推广看,吉利 放出“要推中高端新能源系列”的消息到正式发布,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这种“ ”不免让人心惊胆战。
按着时间线走,吉利官方首先在春节期间宣布会推出中高端的新能源系列。两周后,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内部年度经营工作大会上宣布,吉利品牌将于2月23日在杭州亚运会主场馆正式发布“吉利品牌新能源战略”。活动当天,吉利宣布要在2年内向市场投放7款新车,包含纯电和电混两种动力。
纵观整场发布会,总结下来就是一个仓促上马的新品牌带来一台“似曾相识”的新车型和一台有着抄袭嫌疑的原型车。当大家看到银河L7的那刻,心中残留的期许被无情地戳破了,这是什么?熟悉吉利车型的小伙伴一看就知道,这台银河L7不就是博越L插电混动版嘛!除了格栅做成封闭式,大灯采用分体式之外,完全一模一样,也难怪有人吐槽银河L7就是“美妆版”的博越L。
现场吉利银河推出的原型车“银河之光”也好不到那去,初次亮相的时刻有那么一丝惊艳,不过仔细端详之后感觉不对啊!这造型和长安深蓝SL03实在是太像了,毫不夸张的说遮住车标,单从车头来看让人傻傻分不清。同时,吉利银河原型车与长安VISION-V概念车在尾灯,车头的设计方面也有一些类似。对此,长安汽车目前已经给吉利发律师函,内容指出吉利银河发布会上“银河之光”概念车与长安之前的概念车和量产车非常相似。长安汽车认为,吉利涉嫌侵权,并要求停止侵权行为。
面对长安汽车发出的律师函,吉利汽车集团官方也做出了及时回应。吉利表示,吉利银河之光为吉利原创设计,完全不存在抄袭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孰是孰非相信吉利最清楚状况。而我们看到品牌发布会上的两款车型,银河L7是博越L的“同体”,“银河之光”又身缠抄袭的嫌疑,由此可见银河新品牌的落地是多么的匆忙。只能说面对持续向前的电动化浪潮,和全面崛起的新能源车企,昔日的 这次可是真的急了。
淦家阅难以助力吉利新能源之路
我们知道吉利在新能源赛道上始终举步维艰,淦家阅在出任吉利汽车集团CEO之后自然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希望在如此重要的职位上为集团做出成绩,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表现。从他的履历来看,淦家阅在2003年加入吉利,到今年刚好20年,早先从仓库管理的基层位置做起,随后一路向上发展,担任过吉利汽车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成员、经营管理高级总监、集团财务部部长等职务。自2020年6月起,担任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负责集团的采购工作。2021年3月25日,淦家阅接替安聪慧,正式出任吉利汽车集团CEO一职。那么,作为李书福一手提拔上来的80后当家人,注重企业管理,但缺乏产品研发经验和市场推广经验的淦家阅面对时下波云诡谲的新能源市场能否带领企业走出荆棘,一路向前呢?综合来看基本不可能,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淦家阅为何难以助力吉利的新能源之路。
首先就是吉利汽车集团的自身原因,在上文中我们也讲到吉利迈开新能源的脚步其实挺早,但是2015年“吉利蓝色行动”的失败,已经让企业错失了发展新能源的最佳窗口期。早期吉利为了迅速抢占市场,可谓急功近利,甚至跳开技术研发这个关键步骤,过分依赖于“油改电 ”的新能源布局。所谓“油改电”模式就是在不改变车身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将发动机、油箱等传统动力装置全部拿掉,将其更换为电池、电机等部件。这样就可以让产品快速推向市场,创造先机。
可是当吉利沉浸在“油改电”带来的短暂欢愉中时,国内其他汽车厂商已经开始埋头研发纯电 。暂时的良好销量表现让吉利在随后几年的发展策略上出现了严重误判,企业不去潜心研发纯电技术,还是将大量精力倾注于没有前途的“油改电”,推出的几何A、枫叶等基于“油改电”模式的新能源车型,投放市场后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销量出现大幅下滑,最终失去“自主一哥”的地位。
所以从宏观层面上看,淦家阅接手吉利之后,也难以摆脱企业自身多年来的“顽疾”,没有出众的技术支撑和 的车型产品,发展吉利新能源就如同建造“空中楼阁”,无法经受市场的考验。
其次,吉利汽车的新能源转型速度大大落后于当下汽车行业的转型速度。面对汹涌而至的新能源浪潮,曾经的“自主一哥”吉利由于自己的短视行为,正在沦为新时代的后进生。当新能源车企都向着纯电化昂首阔步的时候,此时此刻的吉利还在为自己的混动车卖力吆喝,可见其在新能源赛道上落下的何止一个身位。
由此不难发现,银河品牌的“上线”多少有种 “赶 上架”的意味在里面,用一个月时间仓促上市,相信对于淦家阅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被逼无奈的感觉,最后依然还是回到了吉利之前失败的老路上。当下,吉利更需要的还是整合集团力量提升技术储备,这确实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不过一旦在行业中形成技术创新与突破,将会为后续投放市场的产品带来强大的竞争力。而吉利没有选择后者主要还是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压力,感觉留给它的时间不多了。
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上升,传统车企也在转型后迎来了销量上的增长,自主品牌中比亚迪、长安汽车、广汽埃安等不断有新车型推向市场;特斯拉通过降价手段,让主力车型价格下探至20万元左右的中端市场;造车新势力更是一股崛起的中坚力量,颠覆我们对新能源车的认知。在如今白热化的新能源市场上,没有太多技术储备的吉利基本看不到出路,所以银河品牌的到来可谓得不偿失。
第三,还是回到吉利多品牌战略到底好不好这个问题上。在集团层面,与吉利并列的十多个品牌各自发展,有限的资源被分散了,难以形成合力。现在又多了银河品牌,势必又要在品牌的技术研发、宣传推广、渠道搭建等方面做出投入,让有限的资金变得更加分散。从吉利的财务状况来看,2022年上半年,极氪造成7.6亿亏损,同期吉利汽车净利润为15.5亿元。而今年再大规模投入银河系列的产品,净利润将进一步受到侵蚀。反之,如果把对新品牌的支出部分投入到薄弱的技术研发环节,从长远来看会为吉利集团注入更强的助力,提升旗下车型的整体产品力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在品牌层面,吉利旗下不同品牌的同价位车型会拥挤在同一细分领域,造成相互间的拉扯和冲突。银河系列出来后,将主打15-30万元的价格区间,从这个价位区间来看,领克的位置就显得异常尴尬,目前领克旗下除了 09之外,其他新能源车型均处于15-30万这一区间。同时,该区间内还分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AutoVide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70万买极星3,疯了吗?它是有品牌还是有科技,这个价格在中国恐怕没人接盘。
极星虽然是比较早进入新能源领域的品牌,但貌似从一开始就没想明白要怎么干,前期推出售价145万的Polestar 1造势,第二款车进入到30万元价格区间,在人们对品牌刚有所认知的时候,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产品直奔70万,这一番骚操作让人看的云里雾里,不禁要问,极星你到底想干什么?
极星有着浓厚的运动基因,在1996年,它以Flash Engineering车队的名字,参加了首届瑞典房车锦标赛,还拿到了 宝座。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沃尔沃的车型,便从此与品牌进行了深度合作。
2005年,Flash Engineering正式更名为Polestar Racing Team,并先后累计了96个 ,212次领奖台等诸多荣誉。2009年,正愁没有高性能品牌的沃尔沃,宣布将极星纳入旗下 与性能车研发部门,最终在2015年7月,极星正式被沃尔沃全资收购。
2017年,极星成为吉利集团与沃尔沃共有的独立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未来专注电气化领域,在当年就发布了 高性能混动车型Polestar 1。
这台售价百万的豪车,在当时来看走在了行业的前端,也吸引了不少关注,虽然它不是走量产品,但给消费者展示出了品牌的发展决心,亮出了明牌。
2019年,第二款产品Polestar 2正式发布,这款产品是真正意义的走量车型,定位与Model 3相当,其整车素质和运动化调校都受到好评。
不过它的劣势也很明显,空间小、续航短、价格无优势,成为阻碍消费者选择的三大关键因素,显然对于极星的高端化品牌价值,用户是不买账的,在面对特斯拉的科技式先锋豪华,极星的“古典主义”显然已经难以打动现在的消费者。
至此,极星好像进入了迷茫期,往上挤不进高端化的圈子,向下降不了身段,2017-2022年的六年时间里, 两款车型售卖,而且还包括一台充门面的百万Polestar 1。
2023年3月17日,极星终于推出了它的第三款车型,全新中大型SUV——Polestar 3,不过它这次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定价直接上到69.8-79.8万价格区间,已经不满足和特斯拉掰手腕了,这是要把自己定位成超豪华?
事实可能果真如此,根据国内媒体采访信息来看,极星中国区CEO冯旦曾表示从极星3开始,极星所有的产品规划都将围绕超豪华去做,不会推出面向下沉市场的产品。如今假想敌已经变成保时捷了。
但问题是保时捷拿你当对手吗,这种忽高忽低的战略调整,就是典型的没有长期主义精神,也显示出高层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摇摆不定。
实际上,这种方向的摇摆不定,正是由于高层不断变动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极星自2017年独立后,在5年时间里,中国区负责人像走马灯一样的更换了5位。
极星中国区首任CEO是沃尔沃汽车派出的沈峰,但仅在2017年年底便已离职。
随后,极星迎来了相对稳定的两年,沃尔沃亚太产品部副总裁吴震皓接任,在位期间推出了Polestar 1和Polestar 2,明确了主战30万元的中高端市场。
不过由于销量表现远不及预期,极星乱了阵脚,2020年,极星中国区更换CEO,迎来曾在大众中国、宾利任职的高竑;2021年3月,高竑离任,曾担任极星全球战略与发展部门以及沃尔沃集团高管的内森·福肖任职,成为极星中国第四任CEO;2022年8月,极星中国再次换帅,由曾在凯迪拉克品牌任职过的冯旦接任,成为极星中国的第五位CEO。
可以看出在2020-2022年,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爆发的时间里,极星没有准备好,丧失了发展机会和主动权,外籍CEO显然还抱着老思想、老传统,一厢情愿的认为“中国消费者不懂”,但正是这种故步自封,葬送了大好时机。
极星汽车的总部设在瑞典哥德堡,研发在瑞典和英国,生产制造在中国,国内部门没有话语权也造成了极星产品和中国消费者不对味。
Polestar 3的上市在我们看来,显然已经破罐破摔了,这样的定价无异于放弃中国市场。
2021年,极星全球销量2.9万辆,其中约93%销往海外,在国内市场声量小。
根据极星汽车发布的2022年财务报告显示,极星2022年实现营收25亿美元,同比增长84%,净亏损达到4.66亿美元,同比收窄超5亿美元。
极星全球范围内交付5万辆新车,公司CEO托马斯·英格拉特表示,极星2为销量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2023年,极星将再发布两款电动汽车:Polestar 3和Polestar 4,预计将在2024年实现量产。
不过对于在华销量,极星并没有明确公示,根据国内媒体报道来看,2022年极星在华上险量仅为1719辆台。从2017年进入中国到现在,5年时间里,极星国内累计销量也没有超过五位数。
2023年,极星全球范围内销量目标为8万辆,但显然以目前的战略来看,未来将主要依托海外市场,Polestar系列的机械素质,整车品质都能满足老外对一台新能源车的需求,但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讲,它则过于传统。
吉利的商业帝国如今非常庞大,集团旗下拥有吉利、领克、几何、极氪、沃尔沃汽车、Polestar、路特斯等汽车品牌。
极星要论运动比不上路特斯,要论亲民比不上极氪,并且后者在智能化方面的优势极为 ,带来了更大优势。
极氪2022年累计交付7.2万辆新车,超额完成年度交付目标,同比增长达109.8%,平均订单金额超过33.6万元,其中极氪001在2022年12月交付超1万辆,同比增长198.7%,这样的表现与极星形成鲜明对比。
极星如今把目标着眼于海外,除了面对普通消费者,在商用领域与赫兹租车达成协议,该公司未来五年内,将购买6.5万辆Polestar 2车型。
可能极星真的不适合中国市场,曲高和寡的定位,注定难以与用户产生共鸣。与此同时,在国内新能源车内卷如此严重的情况下,Polestar 3“ 式”的定价显然属于自嗨,放眼望去连奔驰EQS都难以支撑80万的价格,更何况品牌力要弱不少的极星。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 ,保持“快车道”发展态势。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536.5万辆,同比增长81.6%。
面对这么一个发展蓬勃的市场,对于任何品牌来说都是机会,不然也不会涌现出那么多的新势力。极星虽占据先天优势,拥有好的血统,可没有适应中国市场,对于新需求新变革反应迟缓。
极星表示未来将把业务重心放在海外拓展,包括在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等地域进行布局,只不过这更像是一种被动接受,接受在中国市场的失败。
文 | 任宏斌
编辑 | 王歆
出品 | 有驾报道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有驾报道,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好了,关于“三大重磅纯电轿跑来袭,个个都有“杀手锏”,谁能打败特斯拉呢?”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三大重磅纯电轿跑来袭,个个都有“杀手锏”,谁能打败特斯拉呢?”,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